在辽阔的内蒙古,有一群活力四射的老年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口号。这离不开默默耕耘的内蒙古自治区老年人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内蒙古老体协”)。秉持着“服务老年人、推动全区老年体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宗旨,经过41年、七任领导班子以及全区各级老年体育文化工作者、志愿者的不懈努力,内蒙古老体协让内蒙古自治区老年人体育文化事业呈现出蓬勃兴旺、精彩纷呈的良好局面。
“政”能量赋能 筑牢发展“压舱石”
党政支持是内蒙古老体协稳健运行、施展拳脚的根本保障。内蒙古老体协始终将争取党政关怀与扶持作为首要任务。一方面,他们主动汇报沟通,定期梳理老体协的工作进展、下步规划以及面临的难题,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盟市旗县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另一方面,他们密切关注国家、地方关于老龄事业、全民健身等有关政策导向,精准把握政策机遇。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专题会议纪要》,明确表示将继续加大老年人体育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2021年,为帮助老体协尽快适应脱钩改革后体制机制的变化,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又印发了《自治区体育局2021年第37次党组会有关老年人体育工作会议纪要》,给予老年体育工作大力支持。从2022年起,财政预算增加,加之体彩资金、社会有关组织、企业捐赠等,内蒙古老体协每年用于活动和培训的资金达1000余万元。
“精构”强基 锻造高效“动力舱”
为了推动老年体育文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内蒙古老体协以组织网络建设、骨干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为目标的基础性工作扎实开展,成效显著。
目前,全区14个盟市(包括满洲里、二连浩特两个计划单列市)、103个旗县区都成立了老体协组织,50%以上的苏木乡镇、社区和较大的嘎查村都有老体协组织或专兼职工作人员。这些组织的成立,为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内蒙古老体协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老年人体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可供老年人活动使用的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3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的小型场馆有3052处,5000平方米左右的场馆有138处。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锡盟、赤峰市、乌兰察布市、科尔沁区、科左中旗、察右中旗等13个盟市、旗县区更是建起了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场馆。通辽市更是投资1.5亿元,建成了占地约4万平方米、全国地级市最好的老年人活动场馆。
“国赛”逐鹿 闪耀银发“竞技台”
全国赛事是展现当地老年体育风采、切磋技艺的绝佳平台。内蒙古老体协精心筹备、全力投入,让老年人闪耀赛场。
内蒙古老体协针对不同参赛项目特点,邀请业内资深教练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确保每位参赛选手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在赛事期间,他们更是全方位开展后勤保障工作,从交通住宿安排到饮食营养调配,从比赛装备检查到心理疏导减压,事无巨细,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2024年,内蒙古老体协先后组织了26支各项目代表队,共400余人参加了26项全国老年人健身交流活动、1项华北区老年人门球邀请赛和1项沿黄河9省(区)老年人乒乓球比赛。在全国各个项目比赛中,自治区老年运动员们凭借出色的表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通辽和南昌站举行的全国老年人网球比赛、在新疆哈密举行的门球比赛、在山东举办的气排球比赛以及在贵州举办的持杖健步走等全国性赛事活动中,内蒙古老年人代表队都取得了好成绩,为内蒙古赢得了荣誉。
“全区热练” 激活健身“活力网”
在全民健身浪潮中,内蒙古老体协积极作为,编织覆盖全区的健身活动网络。他们始终秉持“重在参与、重在快乐、重在健康、重在交流”的办赛宗旨,全面落实“精彩、简约、廉洁”办赛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办赛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按照工作计划,各级老体协主动担当作为、上下协同配合,每年都会举办气排球、网球、乒乓球、门球、健身秧歌、健身气功、持杖健走、钓鱼、广场舞、台球、太极拳(剑)、柔力球、健身球操、棋类等项目的比赛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据统计,共有2000多名老年体育健身爱好者参与了各项目比赛交流。
活动组织还深入基层,依托社区活动中心、老年活动站等阵地,培训基层体育骨干。这些骨干们带动身边老人参与健身活动,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季季有亮点”。如今,在内蒙古的大街小巷、社区巷尾,都能看到老年人健身的身影。运动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健康指数,还增强了他们的生活幸福感。
“国际交流” 拓宽体育“新视界”
内蒙古老体协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中俄蒙三国民间交往的活动。经三国体育部门协商,轮流坐庄,内蒙古在2024年成功举办了中俄蒙国际老年人运动会。
中俄蒙老运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其中第二届在满洲里市举办,第六届则在通辽市举办。在这些赛事中,中国一队(自治区队)和中国二队(通辽市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7个比赛项目中,中国一队获得了6金、5银、6铜,总奖牌数17块,排名第一;中国二队获得了5金、7银、4铜,总奖牌16块,排名第二。蒙古国代表团获得3金、3铜,总奖牌6块,排名第三。俄罗斯代表团获得2银、1铜,总奖牌3块,排名第四。
赛事活动结束后,蒙古国奥委会还发来了感谢信,希望继续加强合作、增进交流,共同推进各个领域蓬勃发展。
“文化润心” 丰盈精神“补给站”
老年体育不仅关乎体魄强健,更承载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老体协深耕老年文化建设,丰盈老年群体精神家园。
内蒙古老体协利用《内蒙古老年体育》杂志这一平台,开辟了老年体育文化经验交流、老体人物等专栏。这些专栏记录了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基层老年人体育健身事业第一线的老体工作者、志愿者们的事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老年体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成为无数老年人心中的榜样。
同时,杂志还记录了那些在运动场上坚持数十载的老年健身爱好者的故事。他们超越年龄、挑战自我的坚韧精神,通过文字与图片的形式得以具象化。这些故事激励着更多老年人传承热爱运动的传统,积极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
为了进一步扩大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内蒙古老体协精心运营内蒙古老体协网站。这一平台日常发布活动资讯、赛事结果,开辟了文化专栏,刊载健身养生知识、体育健身视频等内容。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内容,网站营造出了浓厚的老年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文化成为联结全区老年朋友的纽带。在这里,老年人可以交流健身心得、分享养生经验,共同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与满足。网站赋予了老年生活蓬勃的朝气,让老年人在享受数字时代便利的同时,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为了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对体育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内蒙古老体协还举办了老年体育摄影展、书画展等活动。这些展览以艺术的视角定格了运动瞬间、诠释了体育之美。
在摄影展中,一幅幅生动的照片记录了老年人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和欢乐时光。这些照片不仅展现了老年人的活力与风采,还传递了他们对体育的热爱与执着。而在书画展中,老年人们则以笔墨传情、以色彩达意,将自己对体育的理解和感悟融入作品之中。
内蒙古老体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协会将持续深化与党政部门的协同合作,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进一步下沉工作重心至乡村基层,补齐老年健身短板,拓展国际交流‘朋友圈’,引入更多优质资源,丰富老年体育文化产品供给。让老年人体协成为老年健康生活倡导者、推动者,在新时代谱写更加绚烂辉煌的老年体育事业新篇章,为社会老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磅礴力量。”
在内蒙古老体协不懈努力下,老年体育文化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内蒙古的老年人们将在体育文化的滋养下,拥有更加丰富多彩、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图片来源: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内蒙古体育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