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精心培养人才、主动服务人才,构筑强有力人才支撑。近年来,天津市体育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及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聚焦《体育强国建设人才规划(2023-2035年)》和《天津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分别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和天津南开日新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体教融合,为推进体育强市、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创新拔尖竞技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天津市体育局在保障好运动员各项权益的同时,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协调运行机制。借助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两所知名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全方位提升运动员的教育水平,助力运动员实现运动成绩与文化素养的双提升。
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借助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广泛招收全国优秀运动员,针对运动成绩突出的高水平运动员,如世界冠军、国际级运动健将以及国家队现役运动员,充分利用好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制定的有关招生政策,予以优先支持。
天津大学还积极响应体育人才培养号召,借助“体育单招”方式招收运动员进入校园接受系统的学历教育。学校结合体育人才培养特点,制定运动员专属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到实践环节,充分考虑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安排,确保学训两不误。出台科研支持、职业指导等配套激励政策,助力运动员体育专业技能与综合文化素养协同提升。
探索体育后备人才“一条龙”培养模式
天津市体育局锚定部分优势与特色体育项目,推进“体育人才抓早抓小”工程,构建一套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小学、中学、大学”全学段的新时代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并精心打造独具天津特色的“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南开日新学校的十二年制办学体制,天津市体育局携手日新学校共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双方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制定选拔标准,实施集中化管理与个性化教学。计划面向全国广泛招收具有篮球、排球、田径等天赋的中小学生,通过试训、考核等方式,精准筛选出具备发展潜力的体育特长生。市体育局发挥资源协调优势,为学校选派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的优秀教练员,为学生的日常训练与比赛提供专业指导,全方位保障学生训练设施及场馆等训练条件。做好顶层设计,规划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提升竞技体育专业训练的连贯性,为体育人才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搭建高水平人才共享机制
在体育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方面,天津市体育局与两所高校深度合作,共同致力于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水平与师资队伍建设。
天津市体育局推荐优秀运动员或教练员等高层次体育人才以专任或兼任的形式到校执教,担任学校运动队教练,根据学生体育需求开设相应课程,为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校园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进入学校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可继续代表天津市参加高水平体育赛事或指导运动队训练,实现人才在高校与体育系统之间的柔性流动与高效合作。今年1月2日,天津大学一站式体育育人基地正式揭牌成立,天津籍女排世界冠军姚迪受聘担任学院学生排球俱乐部指导教师。姚迪表示,入职后会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学生精心开设排球课程,指导学校排球社团的各项活动,以实际行动在校园中大力推广排球运动,广泛传播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新时代女排精神。
合作开展体育学专业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天津市体育局秉持协同发展理念,分别与两所高校构建专业共建机制,支持天津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和南开大学体育旅游专业建设,共同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师资队伍搭建上,天津市体育局充分整合资源,为两所高校输送专业素养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质师资,助力其打造结构合理、实力强劲的教学团队。在体育理论与实践交流方面,天津市体育局搭建平台,组织各类学术研讨、经验分享以及实践指导活动,为高校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两所高校凭借自身深厚的学科底蕴,深度融合体育及相关领域知识体系,培养适应市场多元需求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天津市体育局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系统内各单位与两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及实习实训基地,为高校学生提供专业且完备的基础场地,满足学生训练、实习及实训等多方面的需求。对于通过普通高考招录的学生,若其具备突出的体育特长,且怀有在竞技体育领域继续深造的意愿,天津市体育局将为其提供多项支持。在训练条件上,整合优质训练资源,为学生提供专业训练设施与场地;在技术指导方面,选派经验丰富、专业精湛的教练团队,为其提供精准高效的指导,助力其在竞技体育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实现更高目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