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自一人健身到分享健身心得,从因为懒惰和枯燥放弃健身变成主动和自律,运动“搭子”成了彼此健身路上的星光。从清晨的公园到夜晚的健身房,运动“搭子”正悄然改变着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方式,以运动“搭子”为纽带,带动人们动起来、跑起来,为全民健身增添了活力。
王洛希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工作,即使健身房就在上班的写字楼中,也难逃经常想偷懒的念头,这时,同事也是她的健身“搭子”黄晓成了她坚持锻炼的动力。“以前自己一个人健身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办了健身卡也不怎么用。自从有了健身‘搭子’,两人互相监督,下班后一起相约健身,现在每周至少能来三四次。”王洛希说。对于经常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来说,健身“搭子”能互相为对方提供健身动力,一起制定健身计划,互相提醒,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挤出时间运动。“有时候午休时间也会在公司附近的街心公园快走几圈,交流工作心得,缓解工作压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运动“搭子”不仅是锻炼身体的伙伴,还是沟通情感的朋友。在北京东二环边的东城区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是一派热闹的健身景象。沿着步道走进社区公园,中老年人们身着宽松运动服,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整齐地打着太极拳,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动作沉稳而舒展。65岁的王雄已经在这里打了近三年太极拳,结识了许多拳友,他也亲切地称他们为打拳“搭子”。“自从有了这帮一起打拳的朋友,每天都盼着出来打太极拳,一起练,不仅动作更标准,还能唠唠家常,心里特别舒坦。”像他们这样的中老年运动“搭子”在公园里随处可见,跳广场舞秦女士也说:“大家一起跳舞,有说有笑,互相纠正动作,互相拍拍照,感觉年轻了好几岁。”这些打拳“搭子”、跳舞“搭子”让中老年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缓解了孤独感,增强了社交互动,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天刚蒙蒙亮,10岁的陈哲就和杨路遥一起相约出了家门,两个男孩既是邻居,也是同班好友,更是周末的跑步“搭子”,每周日清晨他们都跟随所在街道组织的青少年跑团一起跑步,“每周末都要早起‘赶着太阳’跑步对孩子来说是个挑战,自从拉来他的小哥们一起加入跑团,孩子起床的动力更大了,不知不觉已经坚持跑了一年多了。”陈哲妈妈说。跑团里有不少跑步“搭子”,他们在相互陪伴下,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相互鼓励,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在汗水的挥洒中茁壮成长。
如今,街道社区、社会机构等也在积极为运动“搭子”们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各类健身活动,吸引群众组队参加,在活动中相识并慢慢组成“搭子”,他们跨越年龄、职业的界限,让更多人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对于一些缺乏运动自律性的人来说,运动“搭子”就像是一个“督促器”,让他们能够按时出现在运动场地,不断挑战自己的体能,提升运动效果。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